又到了一年一度的“双十一”,在众多“剁手党”顺利清空购物车、秒杀到心仪商品的背后,没有卡顿的流畅支付至关重要。
面对突然激增的交易数量,广大消费者手中的借记卡、信用卡如何才能顺畅便捷地完成支付?
11月10日夜,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稻香湖的建行运营数据中心,对其中的奥妙一探究竟。
与室外初冬刺骨寒风形成鲜明反差,在灯火通明的总控中心内,工作人员正紧盯着面前的屏幕,进行着监控和操作。在“双十一”到来前夕,面对超乎日常的保障压力,紧张的氛围不自觉地弥漫开来。
在众多小屏幕的上方,一块140多平方米的弧形大屏幕正实时显示着各项与“双十一”交易监控相关的数据。在大屏幕的上方,“慎之又慎、严之又严、细之又细、实之又实,扎实做好峰值保障”的横幅格外醒目。大屏幕不断滚动更新着交易数据:当日交易量2.64亿笔,交易额811亿元;稻香湖CPU使用量达到40%、南湖CPU使用量达到10%;商户交易金额分析不断显示着支付宝、财付通、京东等电商的实时交易数量……大屏幕右侧的“当日交易量历史峰值趋势”则定格在2018年的最高峰值21995笔/秒。
晚上22时,在总控中心内,“双十一”预备应急电话会议准时召开,两地三中心的值班人员各就各位,进入临战状态;23时,银联和网联“双十一”支付业务峰值临场保障会议准时召开,指挥中心对包括建行在内的16家银行通过视频连线进入会场;23时30分,指挥中心开始再次点到确认,气氛越发紧张起来。
“报告指挥中心,建设银行系统运行正常,报告完毕……”
时针转到了23时59分,总控中心寂静无声,空气仿佛都凝固了,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监控大屏幕。在蓝色的监控屏幕上,当日交易量转瞬清零,黄色的快捷支付吞吐量骤然拉升:从1795、3084、8519……11364、15879到16486!快捷支付吞吐量瞬间回落到16389笔/秒,然后,逐步回落到3000笔/秒左右,最后拉成一条平线。
“虽然已经历了13次‘双十一’,对我们的系统也很有信心,但是每次看到大屏上箭头直线上升又掉头下来,还是感到热血奔涌。”建行有关负责人告诉《金融时报》记者,“这不仅是建设银行系统高可用架构一次又一次通过双十一大考,更印证了建行‘保障金融稳定、保证群众支付’的金融科技实力。”
“今年是我们主机切换到稻香湖后首次迎战‘双十一’,而且支付宝对建行的支付需求再创新高,峰值需求达到24000笔/秒,整个支付行业对建行的支付需求更是超过28000笔/秒,对建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极高要求。”上述负责人介绍说,建行为全面做好“双十一”期间的各项保障工作,确保系统平稳运行,由网络金融部、金融科技部、运营数据中心以及建信金融科技公司组成保障小组,从7月份获取峰值保障需求后,立即启动连续六轮生产压力测试,将战时状态前置到日常,并开发了秒级网络监控,即对每秒的交易量、交易耗时及成功率进行实时监测,形成互为备份的双维监控体系,保障峰值期间监控全覆盖、实时可用。
“平时每日的快捷支付吞吐量平均3000多笔/秒,今天准备了30000笔/秒的容量,是平日的10倍,这就像处理交通拥堵一样,充分显示了建行资源调配能力。”在现场的建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说。
据了解,为确保顺利通过“双十一”支付交易“交通拥堵”,建行从提高系统稳定性入手,进行持续优化,完成了快捷支付应用启动时间和报文加解密优化,并从机房环境、存储设备、网络、中间件、应用多层次深度梳理,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风险。同时,还协同网联、银联,经过多轮沟通制定了“一行一策”保障应急预案,并进行全面的预案演练,制定完善的保障方案,覆盖技术设施和应用的各个方面,确保在峰值的1秒钟里,系统能畅通无阻地运行,让消费者可以心满意足地“秒杀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